8小时的爱:当代年轻人的假精致一次性行为

散文随笔 (35) 2022-06-07 22:58:15
  8小时的爱:当代年轻人的假精致一次性行为
  “
  S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身材丰满,五官明艳。
  L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子,高大健壮,五官硬朗。
  这天,他们相识于社交软件。本着对异性的外表有高要求的原则,他们对对方都非常满意。在聊天半月有余,终于,他们决定见面了。她穿上了最亮眼的那条裙子,他喷上了充满荷尔蒙味道的古龙水。他们一起吃了饭,看了电影,相见恨晚,聊的非常愉快。到了晚上,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第二天,在goodbyekiss中,他们笑着相视离去。他和她都很愉快,他和她也很满意对方,回想起那天的date甚至会忍不住笑起来,于是,他和她相互删了对方,再也没见过。
  ”
  在这个节奏极快的社会中,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再也没有办法长久的做一件事了。一次做不到,干脆就放弃。没办法坚持做一件事,没办法长久的恋爱,没办法持之以恒的学习,甚至只要是需要积累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意志力
  意志是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有明确的目标,达到目标采取的行动,坚持行动对困难的克服。意志力对个体活动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等调节控制作用。
  当代年轻人的自我调控能力越来越薄弱,优柔寡断和冲动性依然存在,持久性和耐挫力还很欠缺。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以及策略、技巧和方法和更强的意志力。缺乏意志力是当代人陷入一次性怪圈的原因之一。
  习得性无助
  赛利格曼(eslimgna)在1967年用狗做的实验证实了“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这一实验说明,当动物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赛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同理,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
  当代年轻人的一次性行为同样是因为,在尝试了之后不断的失败和挫折让人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于是自暴自弃,不再多做尝试。
  控制感
  大量的研究表明:认知的控制和实际的控制一样重要(TaylorBrown)。因而,Shapiro和Astin的理论使用“控制感”这个术语。美国国家的健康委员会(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把“控制感”看作是人们对如下两个相互关联方面的信念和体验:
  a)能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执行能力;
  b)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反应性。
  以此作为一个起点,Shapiro和Astin把控制感定义为:一个人他或她拥有控制的知觉,或者他和她能够获得这种期望的控制的信念。控制问题是跨越多个领域,当检查一个人的控制感,特别的领域也需要被考虑。
  一次性行为是由于缺乏对自我的控制感,没办法对自我有一个准确的掌控,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同样无法确定环境是否会支持行为。
  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从广义上讲,自我调节机制就是三方互惠决定论中的人的主体因素及其作用;从狭义上讲,它可被看作一个自我反馈系统,包括行为目标的自我设定、实际行为表现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反应。
  而在一次性行为中间,主体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有一个清晰的可执行自我目标。
  如何避免一次性行为
  增强意志力
  适时的自省与自励。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当达成目标后自我奖励,鼓励自己的积极行为,让自己有坚持的动力。
  设置理想的控制策略
  理想的控制包括学习控制的目标、愿望和策略在何时和何地己经变得反射性的、有限的、潜在破坏性的。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目标,不过于好高骛远,适当地将控制的愿望、目标和策略和情境相匹配。
  在选择情境时,可以将陌生情境与熟悉事物交叉,以此来获得一定的控制感,从而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念
  单纯的将失败或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原因或全部都是外在原因都是不合理的归因,成功或失败是由内外因共同决定的。合理的归因,改善自己的问题,也不过于将原因归结到外因上,树立合理的归因,能够有效避免习得性无助感,从而减少一次性行为。
  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制定合理的计划,衡量自己的能力,选择可执行可操作性最强的计划。给予自己积极的反馈和合理的鼓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