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

散文随笔 (59) 2022-06-07 12:46:36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四十几年,但当年村场院里,那简陋的军民联欢晚会,以及那一幕幕“军爱民、民拥军”的场景,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中国人民解放军6082部队33分队祝乡亲们春节快乐!西山村全体社员向33分队指战员致敬!”随着报幕员欢快的声音,一场精彩的军民春节联欢晚会拉开了帷幕。
  “下一个节目,快板书《赔茶壶》,演出者,二班战士魏欣;下一个节目,二胡独奏《骏马奔驰保边疆》,演奏者,二队社员老坤叔;下一个节目,京剧《奇袭白虎团》片段,演唱者,一排长林强,三队会计李二柱;下一个节目,独唱《沂蒙颂》,演唱者,村小学徐燕老师……”。
  晚会精彩纷呈,跌宕起伏,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宁静的山村夜晚,一时变成了军民欢乐的海洋。晚会在“军爱民来,民拥军”的歌声中缓缓落幕,台下的战士和社员久久不愿离去。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村里一直有部队驻扎,对此,社员们人人感到无尚光荣,见到没有驻军村庄的社员,头都骄傲的昂着。
  从知悉部队要来的消息起,村里百姓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家争着把采光、通风最好的房间腾出来给战士住。如果谁家的空房没被部队看中,一家人都觉的没有面子。
  部队进驻的那天,全村老少沉浸在无尽地欢乐之中。村书记早早起床,一家家查看着部队进驻房屋地情况,千万遍地叮嘱着主人,如何如何让部队住着放心、开心。社员们早早用碧绿的柏树,搭起了迎宾的牌楼,“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等等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部队进村地那一刻,欢迎的锣鼓震天动地,喜庆的鞭炮响彻云霄。
  部队进村以后,战士们放下背包,稍作安顿,就迅速的帮村民打扫庭院,担水劈柴,以往电影上见过的画面,一下真实地出现在了眼前,喜的众乡亲合不拢嘴,纷纷把自家的花生、大枣、苹果送到战士们的房间。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从此嘹亮的军号声就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习惯了的村民,很快也像战士一样,听着军号下地劳作、回家休息。
  那个年代,对军人地崇拜达到了极致,当兵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谁家有在部队当兵的,“光荣家属”的牌子,一定会端端正正地挂在门楣,村里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多次拥军优属活动。那时,只要有军人在场,百姓做啥事心里都踏实,遇到什么样的坏人都不害怕,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担心。部队的到来,真是大人们高兴,孩子们开心。村里的孩子们,天天像跟屁虫一样,围着战士们转。
  驻村的部队,遵照毛主席“深挖洞”地指示,在村西大山建造防空洞,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地情况下,其难度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但尽管如此,部队的日常训练却一天都不松懈。
  部队的队列训练是以排为单位,在村东场院里进行的,那雄壮的口号声,整齐的队列,常常把我和小伙伴们看傻了眼。而我们戴着柳条草帽,拿着自制的木头玩具枪,有模有样的模仿,也常常让战士们捧腹大笑。
  观看战士们射击训练,是小伙伴们最开心的事情了。每次部队射击训练,我们这些小屁孩们都随队前往,战士们从不嫌烦,从不驱赶,总是安排一名战士陪着我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部队射击训练,都安排在村东沟茅窝地边的河滩上,主要是步枪和冲锋枪瞄准射击。在阵阵“哒哒”的枪声后,我们躲在战士们身后,与战士一起紧盯着报靶员的旗语,关注着成绩,评判着优劣。对打十环的老兵猛烈的鼓掌,对跑靶的新兵报以善意的口哨。射击训练结束后,则跟在队列后面,学着战士们的模样,昂着头,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凯旋回村。
  喜欢看战士打靶,其实男孩子还是有一些小心思的,那就是可以有机会获得梦寐以求的子弹壳,如果有耐心,在弹着点的土坡里深挖,还会找到弹头,二者配在一起,稍作加工就是一件小伙伴四处炫耀的玩具。
  部队伙房安排在了靠近村南井的旁边,开饭时饭菜的香味,时常勾的小伙伴们口水连连,故而有些馋猫就以帮炊为名去部队蹭饭。而炊事班的战士们则总是笑脸相迎,并毫不客气地把摘菜地任务安排给他们,让那些馋猫们在享受美味地时候还有了一丝自豪和尊严。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部队进村不久,很快就给村里安装了路灯,这对长期靠油灯照明的乡亲们来讲,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从此摸黑串门成为了历史。村庄过去进出仅有两条山路,是连手扶拖拉机都无法开进的,为了方便群众,战士们就在休息之余沿着南山,利用梯田,修建了一条可供十吨卡车进出的简易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的进出。
  群众视部队为子弟兵,部队拿群众当亲人。每天村里的水井边,一早一晚总能看见帮群众担水的战士,清晨大街上打扫卫生的行列里,也总有战士的身影。连队的卫生室全方位对群众开放,卫生员随叫随到。模糊的记得,有一年冬天,自己因感冒患上了气管炎,发烧近四十度,是连队卫生员连续十几天为我输液打针,让我痊愈。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一个偏僻的山村,如果没有解放军的及时救治,很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
  部队的任务是建造防空洞,有一座防空洞建在村西海拔近600米的山顶下方。从村里到洞口仅有不足半米宽的山路,要将器材、水泥运到山顶除了靠人工挑、扛、背没有别的办法,这给部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看到这些,村委立即召开支部大会,动员基干民兵连和全体社员,利用休息时间,全力帮助部队运送器材、水泥等。此时,我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一起,一次背十斤水泥送到山顶。连续一周,来回一次差不多一个小时,稚弱的肩头竟勒出了血印,但没有一丝的怨言,有的只是自豪和骄傲。
  部队的带来,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让村里的文化生活有了质地变化。每周一次的电影专场,成了山里人了解世界地主渠道。在村东场院里,我们观看过《列宁在十月》、《打倒新沙皇》、《草原英雄小姐妹》,科教片《窝瓜下蛋》、《苹果树的嫁接和管理》等;在村东沟河滩里,我们观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等。《长征组歌》的播出,那雄壮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让我痴迷,天天放学后,对着大山高唱“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无法释怀。那是部队刚进村的第一年,我还是个没有上学的小屁孩,与爷爷奶奶住在北沟河边的房子里。有一天,听到沟里传来隆隆的声响,我猜想是解放军的汽车来了,就连忙跑出去观看,一看,竟是只在书本和画书上见过的东方红牌履带拖拉机,后面还拉着一台没见过的机器,以后才知道是一大功率柴油发电机。此时,拖拉机熄了火,正停在沟北边的碎石上,一高一矮两个驾驶的战士正在说着什么。过后许久,才知道,是付驾驶看到前方陡峭的山路,不敢前行,此时两人正在一起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商量着如何安全地将发电机运到半山腰指定的地点。
  山路到底有多陡,用数学的概念表达,那就是接近60度,这样陡峭的路有多长,至少有三十多米。现在回家,有时攀爬这段路程,常累的我气喘吁吁;返回下行,满布搓脚碎石的山路,有次摔的我屁滚尿流。
  就是这样一条不成为路的山路,两个战士硬是安全地驾驶着拖拉机,将连队急用的发电机运到了指定地点。
  悲剧发生在了返回地时候,大概下午三点多钟,两个战士驾驶着拖拉机,缓缓的向山下走来。估计下行也就不足五米,在最陡峭的地方翻车了。
  车辆翻滚着向沟底坠落,在滚出二十多米,接近沟底时被两棵柏树挡住了……
  看到这一幕,许多在山坡上劳作的乡亲发疯般的向现场狂奔,但最终有一名战士因受伤过重,牺牲在了那陡峭的山岭上。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抹不掉这壮烈的一幕,时常想,如果我当时想个办法,绊住他们不上山就好了。
  说不完的浓浓鱼水情,道不尽的深深思念意,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衷心祝福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强盛所向无敌!衷心祝福人民解放军节日快乐!
  2018年7月31日下午草就于济南东行的动车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