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出来的生活

散文随笔 (67) 2022-06-07 21:13:03

  煲出来的生活

  文/吴琼

  煲字最简单、最直白的解释就是烹制食物的一种方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不仅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辉煌的科技、发达的经济、坚固的政治体系,还同时沉淀在了通常会被人们忽略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饮食。中国人有很多种方法把生的食材变熟,炒、煎、炸、蒸、煮,每一种方法都有它不同的技巧,做出来的味道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而所有方法中最特别的莫过于煲。煲需要用文火将食物慢慢的熬炖至熟,不仅所需的烹调时间会很长,而且每一味佐料、每一道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煲出来的的食物类似于汤,人们通常叫煲汤,可又远胜于汤,它并不像简单的煮汤一样开锅煮熟、好喝即可,更要入味,要精确地掌握火候,所以,能煲出一锅好汤的人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煲汤所选择的食材基本上都是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和骨头,比如牛、羊的肉和鸡、鸭的骨头。先把原材料洗净,入锅后加足够量的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续二十分钟,然后撇沫,加入酱油、姜和料酒等调料,待水再沸后用中火保持沸腾三到四小时,使原材料里的蛋白质更多地溶解,如果浓汤呈乳白色,并且冷却后能凝固,便可视为手艺到家了。不仅仅如此,煲汤还有很多忌讳,比如最初加冷水时要一次性加足,并且不能过早的放盐,如果中途再添加冷水或是时候不到就提早的加入了食盐,正在受热的肉类就会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盐也会让蛋白质凝固,使汤色发黑,煲出来的汤便失去了本该具备的鲜香和白美。一锅好汤,不仅仅要好喝,更要有味觉、嗅觉、视觉三方面都好,才算是真的好。可见,使用煲这种烹制技艺的人,在烹制的过程中要加入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手艺,更有自己浓浓的心意和情义。

  虽然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男士下厨已经并不是什么罕见稀奇的事情,但传统的中国家庭还是习惯由女性作为烹饪的主力,而在煲这一过程中,也似乎女性比男士更适合来完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在传统的中国人的概念里,男人是阳刚的,女人是阴柔的,男人需要在事业上打拼,女人适合把家里打理的温馨舒适,古时男人称妻子为内人,女人称丈夫为外子,我们的祖先认为,男人更适宜在外面开拓进取,女人更适宜守家,把住的房子打理成真正的家。所以,女性的柔美温婉与煲出来的那一锅汤更相适宜,细白瓷的汤碗圆润光洁,一锅浓汤白美鲜香,再由女子水葱似嫩白的手指握着汤勺盛出来,端到你面前,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协调。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里,丈夫在外面跑了一天客户,或是在写字楼里对着电脑和一大堆文件烦躁了一整天,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在课堂上与睡魔顽强的斗争,或是做试题做到头昏脑涨,作为妻子和母亲,让餐桌上有碗热气腾腾的鲜汤,常使人垂涎欲滴,特别是在冬春季,汤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开。有时候,做饭并不是为了让家人填饱肚子,而是给他们另外一种爱的方式,喝汤也不是喝的一种味道,而是一种心绪。早上送丈夫和孩子出门,给他们一天舒心的开始,晚上用一桌并不名贵却充满了温情的家常味道和满屋煲出来的香味迎接累了一天的他们归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用这种煲的方式来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情感。

  煲的过程很大意义上来讲就像一位优雅知性的女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要懂得依恋,但不能成为对方的负担,要做到独立,到不能成为强势的悍妇。要有自己的事情做,能够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但无需做一个职场精英成为工作狂,更不能因此而疏忽了照顾家人,甚至让居住的房子没有了家的感觉;要会做各种家务,要善于持家,保持女性的贤淑和柔媚,但不能每天只知道围着锅台转,成为一个无知的主妇。女人煲出来的并不仅仅是汤,更是生活,精确的火候,适时的佐料,耐心的熬炖,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简介: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现就职于蛟河市统计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