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了好看书

散文随笔 (33) 2022-06-07 12:52:02
  冬天,寒冷,许多人喜欢自己宅在屋里;冬天,寒冷,有一缕灿烂的阳光让人充满暖意。尤其是冬日里的周末,除了间歇参加适合的户外活动,就着阳光,捧一本书来读,会增添许多温馨的元素,会获得许多知性的情趣。
  我从网络上看到一段话:“现代社会,读书可以给人提供一块柔软的地方,让人体会忙碌中的细小温暖。”冬日里,读着书,回味这段话的味道,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受用,愉悦中,似乎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冬日里的阳光真好,在冬日里的阳光下读书真的会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此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感受着暖暖的温度,内心别是一番享受。你会悲伤,你会喜悦,你会沉思,你会走向远方……而屋外的寒冷,屋外的喧嚣,甚至人世间所有的浮躁,都与此刻的你没一点关系……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是一种怎样的理想寄托?
  周末的一天该怎样度过?这让我想起杰出的苏俄作家高尔基曾经在上世纪30年代发起的“我的一日”的活动,那些记述苏联作家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迹,许多尽管平凡,但的的确确透视着伟大,而且是真真切切的崇高至上的伟大……我也想起美国非凡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天,对于一个正常人也许没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看见多少东西呀!”
  周末,我再次捧起了《第二次握手》。记得第一次是1978年看手抄本,第二次是在1979年看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在封面上一张淡淡的优雅女性素描的《第二次握手》。那次是在兰新铁路一个小站,一列火车停在了车站,车上下来的货运员正好是从这个小站调走的一个年轻的老同事。就要进行调车作业,我在他下车的棚车内的零担货物中看到一堆包装物已经破损,散落在外面的白色封面的书是那么扎眼,我一下惊喜道:“是《第二次握手》……”老同事知道我喜欢书,顺手给我拿了一本……说道:“包装也烂了,不知道丢失了多少,给你一本。”我高兴坏了,忙把这本书揣进怀里,后来回到宿舍还用报纸包了个书皮。我十分惬意地在一种很不平静的情感世界里,在戈壁深处的小站上,阅读了这本当时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小说。可后来不知怎么,在小站上传阅时把这本书给弄丢了。我懊悔了好长时间,心里直埋怨向我借书的人,真是,这本在火车运输过程中获得的书还没进新华书店呢,却让我给丢了……后来,我看了《第二次握手》的电影,若干年后,我在上海文庙的旧书市上,看到有人在卖1979年中青社版本的这本书,我再次被那封面上主人公丁洁琼淡雅的素描像所吸引,尽管书页已经发黄,但我还是欣喜地买下两本。虽然我后来从书店也买回几种不同版本的《第二次握手》,但我始终觉得还是1979年中青社的那个版本最好,最能吸引和打动人,最能勾起我最初读这本书的愉悦。那首不知被多少人吟诵过的陆游著名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又在我脑中默默响起,当年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流泪,为之动容,为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又是一个周末,我捧起了不知什么时候买的《鲁迅与周作人》。鲁迅的书很早以前就读了不少,高中毕业时同学送我一套鲁迅的书,直到现在还立在我的书架上。读周作人的书是近些年的事,也仅读过他的家乡——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散文精编》,知道他的《乌篷船》《故乡的野菜》是名篇,还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美文”的奠基者。他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文化人,一个“五四”以来文学史上知名的作家。对比之下,我又翻出了《周作人散文精编》,两本书交叉着看着。当然,读周作人的书,心情很是复杂,正所谓“人生最深刻的悲欢甘苦,绝对地不能以言语形容。”
  这不,我又托朋友通过网上买到一本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据说这本书上市两年来,累计发行已超过100万册,成为这两年来极具影响力的名家经典散文作品。我期待着下一个周末好好读读它。而我在读书的间隙,大脑偶尔会涌出一些“另类”的想法,当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一些过度地娱乐转化为安静地读书,那些以传统作为代价,换取来的所谓新潮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吗?想想,这世界还在发生那么多不太平的事情,潜伏着那么多不安定的因素……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