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老师的桃花运

散文随笔 (98) 2022-06-07 22:17:50

  应老师的桃花运

  潘素珍

  应老师是我这辈子受其影响较深,且受其关爱较多的一位恩师。只是他命运多舛,而且英年早逝了。好在有那么一段经历,记录了他短暂人生中的幸福时光,使得后人时有提及。

  应老师,大名应阿祥。绍兴人,年纪长我一轮,生肖也属狗。生前做过我的初中班主任、数学老师。因脑瘤在做第三次开颅手术时触动了一根神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那年,他四十九岁。

  应老师生前身材挺拔,五官周正。美中不足的是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左腿略跛。大概他还患有鼻膜炎,说起话来总是瓮声瓮气的,是个标准的“男低音”。

  因为属于三等残废,尽管他读书时成绩优秀,能力很强,但报考大学时却限制多多,终于落榜。后来好歹当了个中学教师,编制还是民办的。

  初中我就读的学校叫树人中学,原是初高中一贯制。应老师开始执教的是高中班,由于教的不赖,还担任教研组长。刚好碰上故乡校际调整,树人中学高中部取消,我才有缘受教于他。

  应老师是刚升初二时接任我班班主任的,同时教我班数学。开学报到那一天,大家都在教室里疯闹,铃声响了也没听见。忽然一个闷雷响起:“耳朵里塞棉花了吗?”班长小声喊道:“应老师来了!”我连忙坐回自己的位置,一边朝门口望去,只见应老师板着个脸,双眼正盯着还扭作一团的马晓宝和李冬儿……下课后,他俩被叫去了办公室,回来后眼睛红红的。从此我班的几个“小捣蛋”都收敛了不少。

  应老师上数学课可生动啦,至今我仍然记得他那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分析;生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比喻、整洁美观的板书……偶尔还给出几句“顺口溜”。从此数学课变得轻松而有趣,又是那么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大概正是因为爱上应老师的数学课,我也变得越来越喜欢数学,喜欢做数学题,数学成绩快速提升,第二学期我便当了数学课代表。一年后我班也从平行班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先进集体。

  只是当年教师的待遇远不如现在,工作辛苦,工资低。民办教师更是落魄,每月工资才28块,导致许多男教师都得打多年光棍,往往要挨到中年才得以成家。

  可应老师是个例外,他很有女人缘。据说,原来邻居一个姑娘喜欢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爹娘不同意,那姑娘后来支边去了內蒙古,两人就断了往来。此后,父母给他介绍过几个,都被他一口回绝了。誰知道25岁时他却交上了桃花运。

  话说就在他到我班教数学期间,学校来了一位端庄秀丽的女教师,名叫杨淑娴。她也是高中毕业生,高考时因家庭成份不好而未被录取,于是也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也教数学。

  新手上路,由教研组长应老师带她,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一帮一。生性腼腆的杨老师不善管理学生,常常被淘气的学生气得哭鼻子,于是应老师就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一来二往,“一帮一”成了“一对恋”,而学校里的其他男教师就只好“望杨兴叹”了。

  可是女方家长死活不同意:一个民办教师还带残疾,怎配做大小姐的乘龙快婿?按当时的世俗观念,都认为杨老师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可是娇弱的杨老师在爱情面前却一往无前。就在一个平常的日子,一辆黄包车载着无嫁妆的新娘,在无人陪伴送亲的情况下,杨淑娴只身嫁到应家。啊,她真是一个“爱情至上者”唷!

  应老师在课堂上是个“霸气十足”的人,下了课却很容易亲近。我们女同学有事无事喜欢逗他开个玩笑,在他面前没大没小也不见怪,话题多数围绕着杨老师。譬如说,我们知道应老师最怕丈母娘,就故意问他:“现在杨老师娘家,你进得去了吗?”杨老师怀孕后,就问:“丈母娘知道了吗?,是不是打算接她去坐月子?”……后来听说小孩出生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追着问:

  “应老师,杨老师生了个啥?”

  应瓮声瓮气地:“跪着拜!”

  “‘跪着拜?是男还是女?”

  “自己去猜!”

  没奈何只好去问语文老师。她说:“是个千金。按照绍兴人祭祖宗的习惯,男子立着拜,女子要跪着拜!”

  “哈哈,应老师真幽默!”

  不久,我考上绍兴一中读高中,后来又到上海读大学。每年寒暑假,我们那几个女同学总是相约去看望应老师。杨老师第二个孩子也是“跪着拜”,应老师只得“认命”,不过依旧对老伴关爱有加。“近朱者赤”,没过几年,杨老师也一改往年的娇弱样,既上得讲台,也下得灶台,让人刮目相看。

  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外地,回乡一趟来去匆匆,与应老师就没空见面了,只是从母亲口中知道他曾经关切地问起过我的状况,说:“啥时能调回来?”等我真的调回家乡工作时,已经转为公办教师的他却提前病退了。是那个可恶的脑瘤折磨着他,第一次开颅摘除后不久又长出来。又开,再长……无论杨老师怎样想方设法给他医治照料,终究是回天乏术,撒手人寰而去。

  应老师离世后,杨老师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好在两个女儿善解人意,陪伴左右,使她

  渐渐地缓过气来。后来老大老二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晚年的杨老师雏孙绕膝,女儿贴心,老有所依,其乐融融。

  总之,应老师的“桃花运”,绍兴城里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能超越。而且无论“立着拜”还是“跪着拜”,只要能留下后代,那都是人生的一大幸运!

  作者简介:潘素珍,女,1946年8月生于浙江绍兴。华东师范大学1969届数学系本科毕业,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散文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祖国好》、《华夏情》等全国诗词散文创作比赛的一、二等奖。另有公众号散文数篇。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