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香公祠畅想

散文随笔 (156) 2022-06-07 15:20:00

  “莲发千枝,风调雨顺根共本;香生万族,文韬武略叶同基!”

  以上是日前(2020年8月12日农历庚子6月23日)落成的叶氏莲香公祠内的一副对联。

  祠堂作为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祠堂的文物价值得到了更集中的关切,全国及各省市都将祠堂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且成为迅速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叶氏莲香公祠地处粤东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书村村新塘自然村。据了解,全球叶氏之中的汕尾陆河螺溪、新田参城叶氏字辈为:“际、笃、宜、朝、兆,士、匡、君、辅、国,佐、治、绍、唐、虞,卓、尔、民、良、泰,隆、名、庆、永、孚,荣、华、传、统、绪,富、贵、继、千、秋”。而叶莲香之父属螺溪上祠十八世叶士哲(即士字辈),其妻庄氏,生长子叶匡泮、次子叶匡洋号连喜、三子叶匡悠号连香和四子叶匡祥。

  叶莲香(叶匡悠)的名字,自我记事开始就如雷贯耳了。

  从宗族内部而言,我应称叶莲香为三叔公太(因为我的太爷爷叶莲喜,即叶匡洋排行第二);从社会影响方面来讲,可以说他名扬海陆丰,深受族内族外人们的尊敬与赞颂!

  ——他为了讨生活,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谋生创业,历尽千辛万苦终有一日开采锡矿获益颇丰。据传就在其临近成功前夕,经济拮据,入不敷出,濒临倒闭,其夫人倾尽家产,变卖个人金银首饰给予全力支持,终将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

  ——他谋生创业致富之后,不忘初心,不忘乡梓,乐善好施,功德无量,捐款捐资,为书村村通往乡镇架设了唯一的一座经久不衰、纯花岗岩结构的“猴子田”大石桥等,时至今日仍在广大村民们中传颂。

  ……

  日前落成的叶氏莲香公祠,是在其祖屋“大夫第”修旧如旧建成的。

  祠堂,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祠堂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宗祠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

  如果在粤东汕尾地域说起“祠堂”,那就不得不要说一说“五星祠”了。

  五星祠,即俗称的陆河螺溪上祠。它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是明清万历年间螺溪叶氏九世祖怀梧公提倡修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整体建筑非常有独特,它是一座由明清建筑特色、且具北方“四合院”形式组成,结合粤东特点构建而成,尤其是横梁上的雕梁画栋都具有明清特点。至于五星祠的得名,是跟其地理环境“金木水火土”相关。它西靠金精嶂,东靠茶山嶂,南为火山峰,北靠近螺河,而宗祠座落此地为软土铺垫,巧合与地理风水的“五归坦”的说法,故名为五星祠。

  说到“五星祠”,就一定要说到叶高标。他乃是明末崇祯朝的重臣(太常寺少卿),他是这个宗祠后裔。更让人感到荣耀的就是那块高高挂在正门“职任最为清要”的牌匾,看似非常普通,但它的来头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因为它是崇祯皇帝赐送给五星宗祠叶氏名臣叶高标的。

  叶高标(1593~1641),出生于陆河县螺溪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螺溪“叶氏诸梁公”103世孙。他担任朝廷要职,尽职尽责,为官清廉,执政为民,百姓人家,家喻户晓,是值得当今世人学习的典范,之所以崇祯皇帝特赐此“职任最为清要”牌匾给予名臣叶高标如此高的荣誉。

  前文提及“叶氏诸梁公”,即是河南省叶县叶氏始祖“沈诸梁”。

  河南省叶县,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多万叶氏后裔的祖地。

  叶姓,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据陆河螺溪叶氏族谱记载:明朝初洪武年间,大经公九世孙梅友、梅实兄弟俩从梅州迁到海丰县吉康都螺溪,即现在的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后来,大经公十五世孙德戚也从梅州迁居螺溪。有关螺溪叶氏从梅州迁入之前,什么时候、是否由河南叶县直接迁入梅州,还是从河南叶县经福建迁入梅州,仍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