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经典散文 (50) 2022-06-08 18:42:04

When I was young,(当我年轻)
I’d listen to the radio,(常听收音机,)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等待我最喜爱的歌。)
这首七十年代的英文老歌,在乍浦汤山公园广场上的随着喷泉响起,水中的喷泉在这优美的音乐律动中变换着各种水柱,随着音乐声调的高低,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或是一排排水柱左右律动,宛如风中杨柳枝条的摆动,或是一柱水柱高耸云天,犹如愤怒的火山向天空喷射,在不同变换的灯光映衬中,斑驳陆离,白色的光映射下,喷泉如一朵纯洁的莲花,红色的光映射下,喷泉犹如团团燃烧的火焰,绿色的光映射下,喷泉就如同片片婀娜多姿的竹海,还有,黄色的,如无边无际的沙海,蓝色的,如同那深深地太平洋,紫色的,就像那一片艳阳下的薰衣草花田,把围在水池边的人带入了一场五彩斑驳的视觉盛宴中。
看前边的那些骑在父亲,爷爷脖子上的孩子,咿呀的说着懵懂又简单的赞美之词,手中握着那个闪着五彩微灯的气球,摇晃着,和那美轮美奂的喷泉媲美。而那些年青的情侣,中年老年的叔伯爷奶,在用我们当下的科技产品,智能手机捕捉拍摄,那最唯美的瞬间,留作纪念,或转发朋友圈,让朋友们分享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景色。

那天张老师和他爱人徐老师从杭州回乍浦,我们一起相约散步汤山公园。正好赶上每周两次的音乐喷泉。在音乐的律动声中,我告诉站在傍边的张老师,在我年青时我非常喜欢这歌,昨日重现,以至于我还会跟着音乐唱起那几句难忘的句子,Just like before,(正如从前一样,)It’s yesterday once more。(仿佛昔日又重来)

我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那时只有有线广播,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如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祖国各地传喜报等等重要的信息均来自广播,那时的娱乐就是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这些样板戏中著名唱段当现在还能哼唱,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穿林海,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是因为耳熟能详。渗入心田。

在来看音乐喷泉的路上,我们还看了乍浦文化艺术馆橱窗里的展品,那些近代的物件,如9寸的黑白电视机,28寸的自行车,那些在我年青时奢望的凭票购买的轻工业品,不到三十年已经变成了收藏品。这又印证了祖国这三十年的腾飞发展,如扶摇,如鲲鹏展翅,屹立东方。

徐老师以前生活在农村,橱窗中的农具如放线的车,扬谷的风机,勾起了她的感慨,她指着橱窗中的那条小船(划白船)告诉我说,她们家以前也有这样一条这种小船。我想,这时在徐老师脑海中的画面,可能就是她坐在小船上,在清澈见底的河道上游玩、生活的昨日重现。

那天是农历六月十五,在音乐喷泉东边的汤山顶上,出现了一点金色的亮光,徐老师问,这是什么光亮,我站到边上花坛的高处看,那是半个月亮,我想,还真有(半个月亮爬上来),不到一会儿,昨日重现的音乐停了,而汤山顶上爬出来的不是半个月亮,而是一轮金色的满月,大大的圆圆的挂在汤山顶上,照在那山顶瑞祥寺琉璃瓦的屋顶,映射着一抹安详又静谧的柔光。这时,广场上的音乐再次响起,居然是最应景的,宋祖英唱的(月亮出来亮汪汪),真的,月亮出来了,亮汪汪,照在汤山公园的每一个痴迷观看喷泉的人,还有汤山公园南边那片浅浅的海湾,更有汤山公园北边那座万家灯火的不夜城-千年古镇乍浦。

愿沐浴在这片明月光下的人们,不只是思故乡,还是昨日重现,应该是未来的美好生活,如满月下的杭州湾海潮,越涨越高。

THE END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