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乐

经典散文 (57) 2022-06-08 18:55:12

  山水之乐

  文/吴琼

  《论语·雍也篇》中有这样的句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往今来,很多仁人志士喜好登山涉水,以山水为乐,他们认为,感受高山的雄伟挺拔,静观流水的辽远浩渺,能够使人深思,给人以灵感,从中悟出很多人生的哲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就认为,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山有厚重,水无常势,山和水构成了自然界中两种风格迥异的形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沉淀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特征,中国的文人最重视追求人性的美,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带给我们的一切,是这个地球成为更适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又要顺从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轮回形成一种高度的统一,而这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山与水是自然界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核心最相近的。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以山水为核心和载体,来比喻人文思想情怀的著名篇章比比皆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开篇就提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这样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古人的高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也不是水了。

  山,可以说是自然界中的伟丈夫,给人以稳重厚实、包容万物、执着恒定的感觉。面对着他,你会觉得内心是那样的坚毅与安定,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不被任何困难所击败。正如一个宽厚、仁义、慈爱的人,不管经历过多少沧海桑田,无论命运给他多少风霜雪雨,他始终用爱去对待这个世界,向万物张开双臂,坚定不移,有远见卓识,不役于物,不伤于物,不惧不优。险峰卓尔不群,正如一个人胸怀远大目标,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正如攀岩登到山巅的过程。正如杜甫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一路所遇到的岩石草木就像你洒下的汗水,绝壁峭岭上的深沟浅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站到山顶时顿时便有了做人的脊梁,你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那些前尘往事又是多么的不值得一提。

  水,灵动,柔美,善于随势而变。水与人的生命以及各种生物生长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国古代先民们对水的神秘力量充满了崇拜,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就有“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他最弱软,任何物质都能够将他穿透,可是他却又能够摧毁最强大的东西,他随波逐流,没有山一样的执着,可是却能够绕过各种障碍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不忘初心。水具有丰富的个性,以畅达柔顺显示其智慧,他的哲学贯穿着机智,他的轨道体现着迂回渗透。他遍处游走,随性自在,他的畅流不息化解了万事万物,体现出有容乃大的精神,他的处变不惊培养了中国文人灵活敏锐的性格特征。就连兵法中都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伟大的军事家孙子也认为,用兵之道就像流水,水没有实际形体,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用兵如神,就是能够根据敌人的虚实变化控制作战胜利的走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永远是可以陶冶人性情的,直到今时今日,乐山乐水仍然是无数仁者智者的最高追求。

THE END